1.样本采集与处理规范
标本新鲜度:血清/血浆需在采集后2小时内分离,避免溶血(溶血会导致叶酸值虚高,因红细胞含高浓度叶酸)和脂血(脂血会干扰检测结果,需空腹12小时采血)。标本在2-8℃可稳定2天,-20℃可稳定1个月,但仅允许1次冻融,避免反复解冻导致叶酸降解。
抗凝剂选择:血浆样本需使用EDTA或柠檬酸钠抗凝,禁止使用肝素(可能抑制酶反应);尿液、胸腹水等需离心取上清,细胞培养上清需通过反复冻融释放细胞内叶酸。
特殊处理要求:含生物素(>5mg/d)治疗患者需停药8小时后采血;避免使用叠氮钠防腐(抑制HRP活性);高剂量维生素C或亚叶酸可能干扰检测,需提前告知实验室。
2.试剂保存与操作细节
储存条件:试剂盒需2-8℃保存,避免冷冻;底物A、B需避光保存,防止挥发或光解;标准品稀释后不可储存,需现配现用;不同批号试剂严禁混用,避免影响检测线性。
操作流程:试剂使用前需室温平衡15-30分钟;加样时使用一次性吸头,避免交叉污染;温育时间(如37℃孵育)需严格计时,误差≤5分钟;洗涤时需充分拍干,避免残留液影响显色反应;显色反应需避光进行,终止液加入后15分钟内完成OD值读取。
仪器校准:酶标仪需定期校准波长(450nm)和光路,确保吸光度测量准确性;洗板机需验证洗涤次数和体积,避免洗板导致背景值升高。
3.结果解读与质量控制
参考范围:成人血清叶酸正常范围为3-20ng/mL(不同检测方法差异大,需参考试剂盒说明书);孕妇需关注红细胞叶酸(≥340nmol/L)以评估长期储备,血清叶酸仅反映短期摄入。
干扰因素:溶血、脂血、黄疸可能干扰结果;氨基蝶呤、甲氨蝶呤等结构类似物可能与叶酸竞争结合,导致假阴性;高剂量生物素(>50ng/mL)可能抑制电化学发光反应。
质量控制:每批检测需包含校准品(至少6个浓度点)和质控品(高、中、低值);结果需通过线性回归(R²≥0.99)和重复性(CV≤10%)验证;异常结果需复测或结合其他方法(如LC-MS/MS)确认。
4.特殊场景与安全防护
临床应用:孕妇需在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,检测可评估补充效果;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结合维生素B12检测,避免误诊;肿瘤患者需监测叶酸水平,指导化疗药物(如甲氨蝶呤)剂量调整。
安全操作:实验人员需佩戴手套、口罩和护目镜,避免接触终止液和底物;废弃物需按生物危害处理,防止环境污染;试剂盒过期的组分不可使用,需按说明书报废。
